炒茶速记

今年春天,开启了炒茶 DIY 模式,做了 4 次明前茶,一次谷雨茶。

第四次明前茶,尤其成功。

前两次,杀青不足,茶叶有春天气息,但味道带青涩。第三次尚可。第五次,有点糊。

第四次,非常成功,记录下成功的可能原因:

  1. 茶叶本身细,不是粗大叶子
  2. 茶叶采摘后,充分凋萎了几个小时
  3. 茶量适宜,一锅正好
  4. 杀青一次,用大火,快速翻炒,不能叶面接触热锅太久。
  5. 然后造型一次,度适中,没有多次反复搓形
  6. 之后用小火慢烘,切忌大火。这一步很重要,宁可不干,不可过火,不然前功尽弃
  7. 如果干得不是100%,存放一日后自然会更干

核心:

  1. 茶叶要细小一些
  2. 杀青一次,快翻
  3. 后小火,快翻
  4. 八九成干燥即可,不追求彻底干燥
  5. 茶色还留三分青色就要出锅,不能黑

杭州单车

共享单车还没诞生之时,杭州就有了市民卡免费单车,我当时还在北京,对这种形式非常羡慕。

为了支持单车运营,杭州市政府建立了很多停车桩,取车停车都在停车桩进行,一切井然有序。

它的主要矛盾有三个:需要市民卡才能使用,并不完全普惠;车辆数量有限,经常没车可用;到达终点后必须先找停车桩,超时扣费。

有了共享单车,不仅这三个矛盾迎刃而解,更甚,一个账号全国通用。

但共享单车也有矛盾:无序投放影响城市人行道路通行;补贴期过后骑行价格每次5毛到1元。

第一个矛盾通过政府和单车公司共同治理,能够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第二个矛盾则是纯市场化的,价格在大家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多么有意思的一个国营 V.S. 私营的案例!只要政府愿意改革,并把社会治理重点放在政府该关注的点上,整个社会效率可大大提高。

什么时候教育领域能全面改造?好像这方面杭州已经在路上,有空再作专题研究。

模式的力量

模式,又称套路,它是一套方法论,进过实践检验,能有效解决问题。

当摸索出一套模式后,会有两三年的红利期,不用太费力,就能以工业级的复制能力不断按照模式生产出满足市场要求的产品。

当人们按照模式做事时,效率最高,幸福感最强。因为模式能够给予人很强的确定感和安全感。

当我们摸索出一套模式时,需要反思,识别模式中的关键点和非关键点。

一般来说,模式中有若干不变的关键点(共性),通过不断变换关键点之外的内容,可以低风险地创造出新东西,新玩法。

模式举例:好莱坞大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