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 之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不完满才是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998年8月20日

 

我的思考:

认识到人生的不完满,可以让我们轻松很多。

人生不可以完满,但这不是我们颓废的理由.


完满,是一个目标,如同共产主义一般.所以,对于完满我们自然不必要太执着。我们稀罕的是追求完满的这样一个人生过程。

<<季羡林谈人生>> 之 人生三论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定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先考虑要降生的国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1996年11月9日

 

再谈人生

人生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万花筒,用千把字来谈,是谈不清楚的。所以来一个“再谈”。
    这一回我想集中谈一下人性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争论问题:人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两个提法都源于儒家。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恶。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争论出一个名堂来。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记错了,由我负责)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精神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我看,这不仅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一切动植物的本性。试放眼观看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哪一个动植物不具备上述三个本能?动物姑且不谈,只拿距离人类更远的植物来说,“桃李无言”,它们不但不能行动,连发声也发不出来。然而,它们求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桃李等结甜果子的植物,为什么结甜果子呢?无非是想让人和其他能行动的动物吃了甜果子把核带到远的或近的其他地方,落在地上,生入土中,能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
    你再观察,一棵小草或其他植物,生在石头缝中,或者甚至压在石头块下,缺水少光,但是它们却以令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毅力,冲破了身上的重压,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了出来,由细弱变为强硬,由一根细苗甚至变成一棵大树,再作为一个独立体,继续顽强地实现那三种本性。“下自成蹊”,就是“无言”的结果吧。
    你还可以观察,世界上任何动植物,如果放纵地任其发挥自己的本性,则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哪一种动植物也能长满塞满我们生存的这一个小小的星球地球。那些已绝种或现在濒临绝种的动植物,属于另一个范畴,另有其原因,我以后还会谈到。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哪一种动植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内——能塞满了地球呢?
    在这里,我要引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造化小儿——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他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不信什么上帝,什么天老爷,什么大梵天,宇宙间没有他们存在的地方。
    但是,冥冥中似乎应该有这一类的东西,是他或它巧妙计算,不让动植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1996年11月12日

 

三论人生

三论上一篇《再论》戛然而止,显然没有能把话说完,所以再来一篇《三论》。
    造化小儿对禽兽和人类似乎有点区别对待的意思。它给你生存的本能,同时又遏制这种本能,方法或者手法颇多。制造一个对立面似乎就是手法之一,比如制造了老鼠,又制造它的天敌猫。
    对于人类,它似乎有点优待。它先赋予人类思想(动物有没有思想和言语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又赋予人类良知良能。关于人类本性,我在上面已经谈到。我不大相信什么良知,什么“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又无从反驳。古人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极少极少之谓也。即使是极少极少,总还是有的。我个人胡思乱想,我觉得,在对待生物的生存、温饱、发展的本能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一点点“几希”。
    我们观察,老虎、狮子等猛兽,饿了就要吃别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它们决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决没有什么良知。吃的时候,它们也决不会像人吃人的时候那样,有时还会捏造一些我必须吃你的道理,做好“思想工作”。它们只是吃开了,吃饱为止。人类则有所不同。人与人当然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人确实能够遏制自己的求生本能,表现出一定的良知和一定的恻隐之心。古往今来的许多仁人志士,都是这方面的好榜样。他们为什么能为国捐躯?为什么能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性命?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的人。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只有这样的人能有。禽兽中是决不会有什么“脊梁”,有什么“浩然之气”的,这就叫做“几希”。
    但是人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能够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像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怎能做到这一步呢?
    说到这里,就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我没有研究过伦理学,不知道怎样给道德下定义。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到了曹操那样,就算是坏到了顶。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普天之下倒是不老少的。说这话,有点泄气。无奈这是事实,我有什么办法?
    1996年11月13日

重返云端

冬天的HUST美得格外的绚丽。


   白天,走在铺满梧桐叶的路上时,我喜欢抬头仰望,仰望那望不到边际的梧桐。冬日的梧桐是那么的高远,我感觉得到它们在俯视,俯视着我这样仰望着它的人。一树一树金黄的叶子并没有显出衰败的样子,在冬雨过后的晚风中依然十分的精神。我曾不止一次地想拍下这情景,却总是忘记。梧桐的生命总是那么的毫不掩饰,从东往西步行时,我不止一次地被它那夏的浓郁,冬的潇洒拖入沉思。
   晚上,透着路灯可以看见朦胧雾雨,踏着败叶,昏黄的路灯下偶尔可见银杏叶打着旋儿坠落。我想,那该是代表着它别离时的微笑吧。于是我也微笑地看着它坠落,见证了它的乐观。

   然而,无论是金色的梧桐,还是橙色的银杏,那衰亡前的凄美终究还是让人觉得心疼。这心疼不止一次地冲击过我。

   在记忆中,从前的我并不是这样敏感的。那时我只会近似麻木地看着那一切,不肯浪费任何思考。因为在那时的世界里这一切是如此的自然。衰亡,那就衰亡吧,谁会去关心呢?

   这金色是如此熟悉。想起来了,那是“云端”的色彩,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用的这个色彩。
突然发现很久没有回到“云端”看看了。它一直在我RSS中倘着,由于再也没人为它更新,它再也没有高亮显示过,我也就在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重返云端。

   感觉像是回到故乡的老屋,“云端”已经积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一个些未署名的留言如同路人走过门前的脚印。
  我开始慢慢打量着老屋。
  最后一篇文章的日期是三月,很久以前的事了。
  一篇一篇第读着那时的文字,回想着那时的心情点滴。Walking in the clouds,那是她取下的名字;Since we are walking in the clouds,sunshine is always above us. 这是我留下的注解。 感念,这是一个终结。文字里不曾留过华丽的故事,只飘着淡淡的感觉。这淡淡的感觉却足以让我觉得安静幸福。
又看到了“漫步云端”的logo,那还是我费了很多心血PS出来的呢。又端详了它一次,背后的水印依稀可见。
云端的色彩还保持着春天时的绿。现在已经是冬天了,于是我把摸板换了一下。一瓶玫瑰,一瓶梅花,和很淡雅的色彩,这也算是为老屋拂去了尘土吧 *_*

   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有那么一种感受.在云端的经历让我在后来让我明白了很多学会了很多.
   从离开云端的日子到现在,慢慢我也开始懂了

   我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什么才是我要的幸福。生活的意义来自崇高,幸福的感觉来自平淡。
   我开始思考爱情。即便是不能和你一起走过,我还是期待着我的未来,想象着那未知的精彩,不再懒得去管。这爱情字典,我也要学会去了解。面对我的爱,我曾经是那么的幼稚,那么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去努力。我憧憬着有一天从零开始
   我开始思考理想和现实。无论何时,一个真正的男人不会被现实征服。
   我开始思考当我获得一切时该怎样生活,开始思考当我失去一切时该怎样生活,为未来奋斗时该怎样生活。人生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我们身处何境,我们所专注的应该是生活本源的意义。纷繁的世界背后其实很简单。

   这充满回忆色彩的冬天!

Remember    2005/10/02 00:00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Gone far away into the silent land;
When you can no more hold me by the hand,
Nor I half turn to go ,yet turning stay.

Remmber me when no more day by day
You tell me of our future that you plann’d:
Only remember me;you understand
It will be late to counsel then or pray

Yet if you should forget me for a while
And afterwards remember,do not grieve:

For if the darkness and corruption leave
A vestige of the thoughts that once I had,
。。。。。。

 

 

 

 

 

 

 

 

 

 

 

 

能让你人见人爱的25条定律

发信人: cusa (Cuscuta), 信区: ESE
标  题: 能让你人见人爱的25条定律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2006年12月07日21:28:20 星期四)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做好人际关系,让别人喜欢你,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经常微笑。
  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4.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5.不要向朋友借钱。
  6.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7.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3.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14.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5.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6.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别人的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23.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给你打电话”。
  24.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5.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